关联思维和协调能力对于书法练习者的一个有趣的说法

有这么一个说法,乍听很可笑,细细想想似乎很有道理:

天才的字往往看起来像鬼画符

而且细究起来,这一规律往往能套用在很多“天才”身上。

我本身练习书法也有十余年,在教过一些孩子书法过后,对于这句话的感触颇深。那为什么头脑聪明的人往往写不好字呢?

从人的角度来讲,写字是一个锻炼人身体协调能力的项目。就拿临摹(临帖)来说,有观察,执笔,落笔,运笔,收笔几个过程。

  • 观察,宏观上锻炼人对气的把握和布局的考虑,从微观上锻炼人对细节的放大和运笔过程的还原。这一阶段来说,长期练字能够使练习者的观察能力,细心程度,宏观掌控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。
  • 执笔,用右手的五根手指来固定和微调毛笔的运动变化。每一根手指的力量和作用都是不同的。大拇指食指指肚用力,主要负责在垂直身体方向上固定住毛笔;中指第一指节过渡处用力,负责水平向内的固定;小拇指无名指指尖背用力,主要负责水平向外方向对笔的固定。五个手指用力大小不同,方向不同,必要时需要一定的变化,舒张和紧张。这一过程,主要锻炼人体对肢体末端力量控制和状态保持的协调性。
  • 落笔,这一过程短暂而漫长。为什么说它既短暂又漫长呢?这是因为,如何落笔,在哪儿落笔,这是由第一步看帖(观察)的结果决定的。观察充分,胸有成竹,布局已定,自信落笔;观察不足,犹豫不决,自然花费的时间更长。这一阶段对于练习者的空间感有一定的要求。

  • 运笔,需要运用到手肘和手腕。对关节开合的掌控需要达到收放自如,细致入微的地步。在运笔的同时,对笔的状态,尤其是笔锋的状态的把握以及墨量的估量也是很重要的一点。对人的空间想象力和对人体关节的控制有着一定的需求和提升。

  • 收笔,虽然看似很短暂,不复杂,但是对习字者的心性有着一定的要求,收笔的缓急取决于笔画的状态和章法。

综上几点,就日常练习中,写好字需要的是四肢的协调功能和大脑的部分功能,字儿写不好,有几种可能:

  1. 大脑功能不具备(极少吧)
  2. 四肢功能不具备(极少吧)
  3. 四肢跟不上大脑的指令(换言之就是太聪明了脑子转太快手跟不上来了)

第三种大概就是所谓的天才写不好字儿的原因吧。

之所以要练字,抛去美观和艺术性,一定程度上就是让四肢和大脑磨炼到达协调平衡的地步。达到了这一地步,习字者就能够准确地把控住每个笔画的细节和走向。再进一步,才是去开发习字者的审美和艺术观念。

以上仅为我茶余闲扯,博君一笑,切勿当真,若有赞同,不胜荣幸。


推广文章

(*╹▽╹*)如果您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的话,不妨请我吃个冰棍儿呀~